核安全概念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核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这是核安全治理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指出了解决核安全治理基本问题和建设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2019年9月3日,中国政府发布了第一份核安全白皮书《中国核安全》(China's Nuclear Safety),介绍了中国核安全事业的发展,阐述了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了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做法,有效回应了公众对核安全的关切,全面阐述了中国倡导建设核安全共同命运的决心和行动,凸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白皮书指出,全面系统地推进核安全进程是中国核安全理念的核心本质。中国核安全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四个方面”并重,发展与安全、权利与义务、自主与合作、临时与永久解决方案并重。
2019年9月16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介绍了受到各方好评的白皮书《中国核安全》。
截至2019年底,我国目前有47个核电机组在运行,15个核电机组在建设中,没有发生国际核与辐射事件等级(国际核事故等级)为2级或以上的事件或事故。
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了《渤海综合治理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要求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重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海陆统筹,以海定地,确保渤海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三年综合治理见实效。
生态环境部认为,“剥一层皮”还要求对渤海海域的排污口进行明确调查。2019年1月至9月,渤海地区所有13个城市都完成了二次调查。
从2019年10月至11月,将组织一个小型和有能力的小组开展逐个城市的检查和质量控制审计,以完成三级关键调查任务。
这次特殊行动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实施一种“天罗地网”调查方法,这种方法将卫星遥感、无人飞行器、无人船只和其他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在渤海3600公里的海岸线上行走。这是有史以来对渤海排污口的最大调查。